数字人文研究 ›› 2025, Vol. 5 ›› Issue (2): 59-87.
表演艺术与数字人文:将计算分析与人类体验相匹配
扬-亨德里克·巴克尔斯(Jan-Hendrik Bakels),柏林自由大学戏剧研究所助理教授;马蒂亚斯·格罗特科普(Matthias Grotkopp),柏林自由大学戏剧研究所助理教授;托马斯·舍雷尔(Thomas Scherer),柏林自由大学电影诗学—高级电影研究中心研究助理;贾斯珀·斯特拉蒂(Jasper Stratil),柏林自由大学电影诗学—高级电影研究中心研究员;张佳明(译者),华东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中国人民大学数字人文研究院学生研究员;陈冬睿(译者),中央戏剧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Matching Computational Analysis and Human Experience: Performative Arts and the Digital Humanities
摘要:
文章提出了一个将计算方法的要求与定性的、现象学的视听媒体分析方法相协调的框架。因其时间性和多模态特征,研究认为视听媒体可作为更广泛的表演艺术领域及其数字人文分析方法的范例。首先,研究主张将数字方法论明确建立在人类表演艺术体验的学术理论基础之上,并概述了一种定性方法,用于研究视听媒体中的创作模式和情感动态。为了展示这种方法,研究通过一个示例性场景分析,强调了基于对创作结构的微观层面描述来分析体验特质的具体方法。文章的主体部分阐述了使用计算工具所面临的三个核心挑战。其一,将常用的电影分析词汇重塑为机器可读的语义本体;其二,建立一个基于所开发语义本体的系统性、适用的标注程序,从而可对更大规模语料库进行人际的、一致的描述;其三,开发可视化和查询工具,以便在复杂的标注数据集中识别和追踪创作模式。文章最后通过前面的示例分析展示了可视化标注数据的好处,并思考了所概述的AdA电影本体作为更广泛数字人文研究中处理主体间经验基础的程序化起点的作用。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