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5年 第5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5-09-28
    上一期   
    特稿
    联结与壁垒:跨越疆界的中英数字人文
    陈静, 保罗.斯宾塞, 姜蕴芳, 郑昕奕/译
    2025, 5(3):  1-40. 
    摘要 ( 6 )   PDF (42299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报告呈现了一项关于中英两国数字人文(Digital Humanities,DH)生态的比较研究成果。研究基于文献综述及对45位学者、资助机构代表、政策制定者及文化与技术领域专业人士的深度访谈,是首个针对中英两国数字人文进行的大规模、定性跨国比较研究,旨在探讨文化、制度与基础设施环境如何塑造人文学科的数字化学术实践。

    研究发现了数字人文发展中既有的共性挑战,以及明显的差异化轨迹。英国数字人文的发展具有更长的制度化传统———扎根于学术部门、基于项目的创新实践,并与文化遗产机构紧密结合;而中国数字人文近年来发展迅速,受到国家战略、基础设施建设目标以及日益跨学科的学术环境的影响。

    主要研究发现包括:

    ●对数字人文的多元理解:英国受访者通常将数字人文视为实验性、跨学科且以实践为导向的研究;而中国学者则描述了一个分散但快速发展的领域,其发展往往受制度约束及务实目标的影响。

    ●资助环境:在英国,数字人文资助通常为竞争性项目资助,同时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公众参与的支持日益增加;中国的资助则更为集中,并与政府重点领域战略保持一致,尤其在文化遗产及智慧技术相关项目上。

    ●基础设施差距:两国在维持数字基础设施方面均面临挑战。英国利益相关者强调互操作性、多样性、可及性及可持续性;中国受访者则关注发展不平衡、区域差异以及数据标准化问题。

    ●职业认同与职业路径:英国学者对数字人文角色的认知更为明确,但技术岗位的职业发展仍存在困难;中国数字人文身份尚未完全制度化,职业路径正在形成但仍存在不确定性。

    ●合作机会:中英双方均对合作兴趣浓厚,但存在语言障碍、缺乏共享平台、跨国资助有限以及研究实践中知识体系不连贯等障碍。

    报告最后提出了针对资助机构、研究人员、大学以及画廊、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GLAM)部门的战略建议,旨在加强跨国合作,建设包容性基础设施,支持新兴专业人士,并促进中英两国在数字人文领域的相互理解。

    攻玉以石
    面向口述史文本分析的大语言模型提示工程与人机协同策略
    马林青, 石佳琪, 曹星宇
    2025, 5(3):  41-60. 
    摘要 ( 6 )   PDF (4140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历史研究长期依赖官方档案与精英著述,易导致个体记忆被边缘化。口述史则为重现被忽略的社会生活与个体记忆提供了独特窗口,但其非规范性、高语境依赖性及多维交织的文本特性,使结构化信息抽取和系统分析面临挑战。研究以票证口述史文本为案例,旨在探索并验证一套将大语言模型(LLM)“规训”为能够严格遵循研究指令的学术助手的“人机协同”方法论。研究设计了系统的四阶段渐进式实验,通过“基础指令—规则化指令—程序化约束—小样本学习”的迭代优化,探索如何科学、有效地利用LLM强大的语义理解与指令遵循能力,以实现高效、精准的结构化信息抽取。研究发现,提示词工程化水平显著影响LLM输出质量,精巧的程序化约束可将大模型分析准确度大幅提升。研究还系统比较了同一技术框架下为不同任务优化的LLM在逻辑遵循能力上的表现差异,验证了小样本学习的价值与效益饱和点,并揭示了LLM在精确计算等任务上的固有缺陷。研究最终提炼出一套面向口述史文本分析的包含“规则化转译”与“任务合理分工”等核心策略的LLM“规训”框架,实现了高效、精准的口述史文本结构化分析,为数字人文研究提供了一种可复现、兼具效率与深度的智能研究范式参考。

    人文新知
    杜诗“斩木火井穷猿呼”现地研究———剑南道邛雅防卫与驿道之GIS数位平台
    简锦松, 廖泫铭, 王 勇, 刘冰莉, 林晓筠, 郑腾尧
    2025, 5(3):  61-89. 
    摘要 ( 8 )   PDF (4652KB) ( 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杜甫《入奏行赠西山检察使窦侍御》有“斩木火井穷猿呼”之句,参以《西山三首》又说“烟尘侵火井”,写出其对剑南道邛雅防卫的忧心。

    文章从天上卫星的视角,看到剑南西山上纵横交错的大小棱线,以经常高达5000米之雄姿,完全包围和阻绝了唐蕃交通的可能性,吐蕃势必不能由此道侵扰邛、雅二州。而且,事实上杜甫并不曾到过邛州和雅州,那么他以唐蕃战争的角度来关心邛、雅防卫,又应如何解读呢?

    文章又通过数字化的方法,完整重现了“成都到打箭炉”“成都经由汶川县,穿越斑斓巴朗山垭口”,以及《元和郡县图志》所记载的“灵关古驿路”三条重要交通路线,将这些道路的具体数据与可视化呈现,提供给读者,俾能以事实来观察邛雅地区吐蕃入寇的可能性。

    礼乐思想与天下有序:先秦国际体系内的战争与结盟社会网络分析
    侯长坤
    2025, 5(3):  90-106. 
    摘要 ( 6 )   PDF (5759KB) ( 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春秋战国时期的国际体系中有什么样特殊的国际秩序,使得弱肉强食、弱国无外交的现象与行为,在春秋战国时期并不彻底?从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中霸权稳定、制衡成本角度出发,相关的研究并不能解释该时期的这一现象,另有特殊论视角的理论虽能解释,但存在不具普适性的问题。于此,研究借鉴了《礼记》中的礼乐(秩序和谐)思想,对天下主义理论进行建构,提出“天下有序”理论,作为天下主义的分支理论,用以解释上述特殊秩序存在的现象,同时在创建国际秩序方面,为当代主导国和有意成为主导的国家提供参考。研究认为,某些主导国家的行为具有礼乐思想,这种“礼”产生了“序”,从而形成有序的国际秩序。“礼”约束了国家行为体,以此大国会保护小国,小国会支持大国,大国与小国之间会相互尊重。研究在使用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先秦时期国际体系内战争与结盟网络进行分析、对齐桓晋文进行个案比较后,确定了“天下有序”现象在当时国际秩序中的存在且发挥作用。

    批判思维
    从 GB 18030—2022标准看数字化时代的汉字规范———以“壬/壬”构件修改52字为例
    杨艳惠
    2025, 5(3):  107-117. 
    摘要 ( 9 )   PDF (1588KB) ( 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80302022《信息技术 中文编码字符集》中将52个含构件字形由其前一版中的改为,其与《通用规范汉字表》中重合的14字在该字符集不同附录中出现两次,同字字形或从或从,前后矛盾。这些字形修改依据未明且涉及字理改变,因而值得商榷。这个问题折射出在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承载丰厚文化内涵的汉字汉语在信息化交流中面临着本体研究与应用实践存在某种程度割裂的问题,而这将直接影响中华文脉的赓续,问题的解决则有赖于基于宏观角度的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

    会议资讯
    "文化多样性与数字人文”国际研讨会综述
    周树斌, 王辉茹
    2025, 5(3):  118-128. 
    摘要 ( 9 )   PDF (1641KB) ( 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25729日至30日,文化多样性与数字人文国际研讨会在中国呼和浩特举行。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数字人文研究院及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联合主办,共吸引来自中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与地区的227位学者和行业专家参会。会议内容涵盖主旨报告与六大专题论坛,讨论主题包括数字素养培育与数字人文前沿、科技遗产与数字人文、古籍与数字人文、数智时代全媒介传播、数字人文赋能新兴文化产业、北疆智能应用服务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研讨会展现了数字人文在技术赋能与文化转型、文化多样性与社会认同、国际对话与区域合作等方面的鲜明特色,集中呈现了中国数字人文在文化多样性保护与创新中的最新成果和反思,也为中国数字人文研究在全球新文化生态下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思考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