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两年内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全景与远景:数字人文与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2022 年中国数字人文年会综述
    杨泽坤, 李少建, 凯丽麦
    数字人文研究    2023, 3 (1): 3-17.  
    摘要667)      PDF(pc) (1824KB)(1233)    收藏
    由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与中国索引学会数字人文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 2022 年中国数字人文年会(CDH 2022)于 2022 年 11 月 26—27 日在线上召开。 会议以“全景与远景:数字人文与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为主题,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深入研讨中华文化全景呈现与数字人文不断拓展和实现突破的远景蓝图。 年会设置了八个专题论坛和两个青年论坛对入选论文进行展示,征集并评选出数字人文优秀论文和项目,并首次开设教育分论坛。 文章总结了本届年会的论文、项目、教育分论坛讨论情况,分析中国数字人文研究的现状和热点话题,并展望中国数字人文的未来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明钱榖《纪行图册》 、张复《水程图》之 大运河现地研究与 GIS 呈现(之一)

    简锦松 廖泫铭 王 勇 张淑君 唐 宸 严 程 谢定纮
    数字人文研究    2023, 3 (1): 50-60.  
    摘要197)      PDF(pc) (4617KB)(727)    收藏

    钱榖《纪行图册》以王世贞隆庆四年(1570)六月《适晋纪行》为蓝本,绘成仓山小祗园至 扬州扬子桥三十二幅;张复《水程图》因王世贞于万历二年(1574)二月入领太仆之役,附舟而北,绘成 邵伯至通州水程五十二幅。 两卷皆以写实为之,在明人画中堪称独绝。 文章以现地研究法进行三项 处理:一、此次王世贞北行,正在隆庆新河既成,泇河之议方生的明代大运河变动期,文章将二人所经 过之水程全部数字化;二、钱谷自言维欲记其目前真境”,文章利用明清旅行日记、方志、古今地图及 笔者现地考察所得,将各图逐一解说,指出图面所绘内容,验证画者写真实践的程度;三、此八十余幅 之价值,如同发现一大箱明代的拍摄影带,文章发挥其自身的影像本色,形象化地指出明代大运河的 真正面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建构中国自主数字人文知识体系的使命与路径
    刘炜, 刘越男, 王晓光, 王涛, 徐永明
    数字人文研究    2022, 2 (4): 3-13.  
    摘要258)      PDF(pc) (2643KB)(451)    收藏

    2022 年 4 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作为数字技术与人文学科交叉融合的新领域,数字人文是近 20 年全球人文领域最大动向,在中国也不例外。 中国数字人文的萌芽、发展直至形成相当热度,无疑是全球浪潮的反映和组成部分,也因此更深刻地面临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问题。 为响应国家战略部署,也为了初步厘清这一视野之下中国数字人文需要面对的重要理论问题,本刊特邀刘炜、刘越男、王晓光、王涛、徐永明五位专家进行了笔谈讨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数据库环境下的《同源字典》研究
    方树益
    数字人文研究    2022, 2 (4): 93-106.  
    摘要117)      PDF(pc) (1126KB)(383)    收藏
    同源字典作为王力晚年力作,在汉语语源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由于同源字典本身具有错综复杂的特性,只有依托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才能有效开展计量分析。 基于 MS Access 2019 数据库运行平台,建立起同源字典全文数据库,不仅有助于穷尽客观地梳理同源字本身诸方面的体例特征,多角度综合性地考察所收汉语同源词的分布情况及其内部的系联规,从而科学客观地认识同源字典一书的成就与不足,亦能为后来的同类型旧有辞书数字化提供新的参考范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基于数据驱动方法的历史报纸词汇变化研究
    西蒙·恒晨, 鲁本·罗斯, 亚尼·马尔亚宁, 米科·托洛宁, 方华康/ 译
    数字人文研究    2022, 2 (4): 74-92.  
    摘要140)      PDF(pc) (6353KB)(294)    收藏

    “民族”(nation)和“民族性”(nationhood)属于思想史领域最常研究的概念,而“民族”一词及其历史用法又十分模糊。文章旨在开发一种利用依存分析和神经词嵌入的数据驱动方法,以澄 清这一概念的演变过程。为此提出以下两个步骤。首先,使用语言处理,创建一个与“民族”主题相 关的大型单词集合。其次,训练历时词嵌入,并使用它们来量化这些词之间语义相似性的强度,从而创建有意义的聚类,然后将之历时排列。为了说明该方法在跨语言、多时间段及大型数据集研究上的稳健性,将其应用于荷兰语、瑞典语、芬兰语和英语共五份全套历史报纸档案集合。迄今为止,还 没有如此大规模的比较研究———以数据驱动方法掌握多达四种不同语言的长期发展。文章所描述 的方法还有一个特殊优势:通过设计,该方法可扩展应用至其他问题,而不仅限于对“民族性”的研究,并且可在不同语境中重复使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新文科与数字人文教育之新
    冯惠玲
    数字人文研究    2022, 2 (4): 14-21.  
    摘要220)      PDF(pc) (1067KB)(215)    收藏
    数字人文教育有很多新特质,文章概要归纳为教育格局之新、目标之新、结构之新和角色之新,新的教育理念贯穿在上述新意之中。数字人文教育在当前学科版图上尚无确切定位,多学科交叉与切入使其学科归属呈多样化格局;数字人文教育不追求传授确定知识,而是以引导学生拥抱开放的知识与加强思维训练为目标;数字人文大跨度、多线索、深融合式的知识交叉,引发课程结构、教师队伍结构、师生知识结构等多层面结构更新;数字人文教育须从单向灌输转向学生参与式学习,将更多教学资源交给学生,实行开源教育,从而导致教师和学生的传统角色发生改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数字人文文化分析领域及大语言模型应用前景解析———马修·威尔肯斯博士访谈
    马修·威尔肯斯 杨晓燕
    数字人文研究    2023, 3 (2): 3-14.  
    摘要411)      PDF(pc) (11481KB)(207)    收藏
    使用数字人文方法的文化分析,是将数学、统计学和社会科学的定量方法应用于大规模、复杂的社会和文化数据集分析的一类研究。 文章是对该领域的活跃学者———康奈尔大学信息科学系副教授马修·威尔肯斯博士的采访,探讨内容包括领域现状、研究经验、未来展望、教育思想等。马修·威尔肯斯博士认为,数字人文文化分析的方法和技术具有可迁移性,但要避免普遍化和泛化的冲动,该领域仍然面临技术和观念两方面的挑战,尤其是观念上的,比如,文化进化等文学历史问题无法依靠细读解决、某些量化研究的内核仍然是人文主义等观点仍然难获接受。 观念变革的艰难将使人文学科内部的数字人文研究出现停滞,目前已有迹象,而增长将出现在信息科学等技术学科中。 与此同时,当前发展迅速的大语言模型和 AI 生成内容(AIGC)在文化分析领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人文学者与大语言模型的开发者合作将是一个重要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中国传统音乐知识库的“元数据本体”构建研究
    曹军军, 李俊萱, 王雨荷
    数字人文研究    2022, 2 (4): 22-37.  
    摘要162)      PDF(pc) (9305KB)(204)    收藏
    中国传统音乐资源的知识库建设与国家推广民族音乐、繁荣音乐产业等文化战略相契合,也符合音乐界图书馆资源共建的诉求。“元数据本体”的构建是其中的重点,尤其是针对中国传统音乐特征与传统音乐学的知识结构做出设计。研究以中国音乐学院图书馆“中华传统音乐文化资源库”的实践为基础,尤其结合其“影像志”特点,进行基础本体方案设计;再结合传统音乐文化关联多领域的特点,构建相应类、关系和语义约束方式,如涉及乐种、乐器、民族主题词表和对曲目、乐人、地域、文字文献等领域的语义关联。该方案将有利于传统音乐分类研究和垂直领域的知识检索,且具有音乐地理学、音乐人类学社群分析等方向上的应用前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根植社区的数字人文制图方法与实践:《文化和社区制图项目》简评
    管永康
    数字人文研究    2022, 2 (4): 107-108.  
    摘要137)      PDF(pc) (1290KB)(158)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数字人文基础设施与全球学术体系的“中心—边缘”模式
    乌尔苏拉·波利卡-德格尔, 郭佳楠/ 译
    数字人文研究    2023, 3 (1): 24-37.  
    摘要136)      PDF(pc) (1420KB)(148)    收藏
    数字知识生产中行为体的权力动态机制如何定义全球科学与人文框架? 在努力推动建立一个基于平等获取资源、包容性参与和认识论多样性之价值观的网络化全球学术体系方面,学者们到达了哪里? 文章通过探讨全球知识基础设施的社会维度———连接、标准化与可获取来介入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以理解全球数字人文的规范和实体化。 随着数字实践活动在世界各地的扩展,数字人文社区在努力确保该领域发展中人们的包容性参与和平等机会。 文章指出,现有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是全球范围内数字人文发展差异的根源。 借助科学技术学( STS),文章提出学术共同体可以诉诸数字人文的“基础设施建设”来消除这些不均衡。 基础设施作为一个分析性概念,将注意力从“结构”转移到合作创造的“过程”,这种合作创造通过参与式设计实现,即重视通过公众参与、共享利益及与利益相关者的长期关系来创建网络,而平等的机会以及新型关联形式将从其中萌生。 这将涉及在全球知识基础设施之上建立一个由独特的地方社区节点组成的包容性网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近世日本研究的数字化转向
    周睿琪 管凡谊
    数字人文研究    2023, 3 (2): 116-128.  
    摘要151)      PDF(pc) (5106KB)(140)    收藏
    2022年12月2-4日,“近世日本研究中的数字化转向” 国际研讨会在剑桥大学举行。 “近世日本”是目前日本数字人文研究中进展最为迅猛、成果最具代表性的领域之一,该次会议一定程度展示了日本数字人文研究现阶段的特征。OCR技术、IIIF框架、GIS系统、数码高倍显微镜等数字技术、工具的应用,推进了近世日本研究基础问题如手写体文字识别与认读的研究,在美术、文学、 出版文化、历史地理等领域都产生了优秀成果,并促进了资源开放共享和传统学术的焕新。 与此同时,仍然有尚待解决的技术难题、数字资源适用性问题,以及研究环境、观念、伦理的挑战。 该次会议所体现的一些取向对中国数字人文学界也有一定的启示,如重视门户网站建设、服务更广泛人群的 意识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定量研究之前途和问题:我的个人反思
    弗朗哥·莫莱蒂, 张靖/ 译
    数字人文研究    2023, 3 (1): 18-23.  
    摘要106)      PDF(pc) (3924KB)(131)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虚拟博物馆:数字人文与博物馆学的交叉研究对象
    伯纳黛特·伯德曼 高妍/ 译
    数字人文研究    2023, 3 (2): 15-30.  
    摘要250)      PDF(pc) (12541KB)(130)    收藏
    对于最近出现的一种建立虚拟博物馆的趋势,各种机构迅速做出了回应,这篇文章的目的是通过关注虚拟/ 数字博物馆的特点来了解其本质。 文章从这样一个假设出发,即虚拟空间和/ 或虚拟博物馆中的博物馆表征可以扩展传统或实体博物馆空间,从而增强对访客的吸引力及其体验。因此,文章从博物馆学和数字人文的角度,将虚拟博物馆作为一个交叉学科和跨学科的研究对象,并试图确定其是否产生了学术和实践的影响;还分析了对实际博物馆工作和访客需求的预期影响,特别是相对于博物馆在危机时期需要完成的任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基于关键词提取的文化遗产信息资源知识抽取方法
    彭博
    数字人文研究    2023, 3 (2): 39-49.  
    摘要152)      PDF(pc) (5937KB)(129)    收藏

    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数量爆炸式增长的态势下,能否高效抽取非结构化数据构成的文化遗产信息资源中的知识,影响着是否能更有效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文章以文化遗产信息资源文本为研究对象,提出将其按来源分类,根据不同的知识分布特点选取针对性的关键词提取方法,获得关键词后在知识图谱中检索文化遗产实体与关系,完成知识抽取的路径。实验结果表明,研究所确立的分类关键词提取方法在多个阈值条件下较其他方法有较大提升,能够较好地抽取非结构化数据中的文化遗产知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照片的声音是什么样的?——作为联觉试听数字人文方法的数字图像可听化
    迈克尔·J.克莱默 朱子彤/译
    数字人文研究    2022, 2 (4): 63-73.  
    摘要207)      PDF(pc) (7258KB)(121)    收藏
    计算机具有将像素、形状和其他视觉材料特征转化为声音的能力。 通过视觉与听觉之间的数据关联行为,一个以视觉为来源的声波组合得以生成,这是一种新的人工制品(artifact)。 它精确地与原作数据相关联,从而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感知原作的形式、内容和背景。虽然它看起来似乎是将视觉对象扭转为一个听觉对象,但矛盾的是,它使观察者能够以更精确的方式重新观察视觉证据。通过跨越影像与音频、视觉与听觉之间的典型界线,一种具生产性的、联觉(synesthetic)的批判成为可能。通过对数据进行数字转置,听取和观察视觉作品,可以更好地进行近读,实现更具说服力的解释及更深入的理解背景。基于作者早期关于图像故障、可听化处理的学术工作,文章对美国著名歌手琼·贝兹1960年代初在加州伯克利希腊露天剧场演出的一张照片进行了研究。这张照片出自作者对伯克利民谣音乐节和美国西海岸民谣音乐复兴历史的研究项目。在此,数字图像可听化处理的使用尤为有趣。尽管不能魔术般地还原出照片里的音乐,但是我们可以更切近地关注照片中的“声音幽灵”。数字图像的可听化技术虽然无法还原音乐本身,但是在观察照片中贝兹如何创作音乐时,它确实有助于放大性别、权力、具化、场面、表演、等级制度和表现等问题。通过耳朵和眼睛来对图像进行多重意义的扫描,可以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感知,从而支持更具启发性的分析。 由数据、信号、图像、声音、历史和人类感知构成的“赛博格舞蹈”在数字图像可听化中出现了,这激发了对视觉材料的新审视。照此,视听数字人文的联觉模式为激活学术想象力提供了一条充满希望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明钱榖《纪行图册》、张复《水程图》之大运河现地研究与 GIS 呈现(之二)
    简锦松 廖泫铭 王勇 张淑君 唐宸 严程 谢定纮
    数字人文研究    2023, 3 (2): 50-115.  
    摘要148)      PDF(pc) (75142KB)(110)    收藏
    钱榖《纪行图册》以王世贞隆庆四年(1570)六月《适晋纪行》为蓝本,绘成仓山小祗园至扬州扬子桥三十二幅;张复《水程图》因王世贞于万历二年(1574)二月入领太仆之役,附舟而北,绘成邵伯至通州水程五十二幅。 两卷皆以写实为之,在明人画中堪称独绝。文章以现地研究法进行三项处理: 一、此次王世贞北行,正在隆庆新河既成,泇河之议方生的明代大运河变动期,文章将二人所经过之水程全部数字化;二、钱榖自言“维欲记其目前真境”,文章利用明清旅行日记、方志、古今地图及笔者现地考察所得,将各图逐一解说,指出图面所绘内容,验证画者写真实践的程度;三、此八十余幅之价值,如同发现一大箱明代的拍摄影带,文章发挥其自身的影像本色,形象化地指出明代大运河的真正面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数字人文时代古典文学文献辑佚路径的实验与思考
    唐宸 张萍
    数字人文研究    2023, 3 (2): 31-38.  
    摘要145)      PDF(pc) (1377KB)(110)    收藏

    数字人文时代的古典文学文献辑佚对学者提出了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要延续传统辑佚学、目录学和版本学的经验,主动对接数字人文领域最新技术方法。在辑佚准备阶段,应结合目录学传统经验明确文献范围;在深挖拓展阶段,应利用GIS 和社会网络分析等数字人文手段获取更多线索;在录入校勘阶段,应长期关注辑佚对象,反复利用最新数据库和资料开展续辑和校勘;在辨伪定本阶段,应灵活运用传统知人论世法与数字化考据方法。二是要灵活运用各种数据库与工具。针对检索型数据库,需要预先设置关键词,并结合辑佚所得随时增补调整。在现有检索型数据库中,地方志数据库的辑佚潜力最大,值得加强利用;针对尚未全文化的影像型数据库,可自行编制专题性索引或建设题录数据库,从而为辑佚工作建立新的增长点。此外,一些习见常用的其他领域数据库如知网、读秀等,有时也能为辑佚工作提供意想不到的帮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葡萄牙国家社科人文研究基础设施“ROSSIO”规划与实践
    通萨洛·M. d. ·西利亚, 阿娜·C. ·格洛里亚, 安热拉·S. ·莎尔格萝, 布鲁诺·艾梅达, 达涅尔·蒙特罗, 马科·R. d. ·弗雷塔斯, 努诺·弗雷雷, 刘语丝/ 译
    数字人文研究    2023, 3 (1): 95-112.  
    摘要118)      PDF(pc) (4638KB)(101)    收藏
    ROSSIO基础设施(ROSSIO Infrastructure)是一个免费的开放获取的平台,旨在汇总、整理、连接葡萄牙高等教育机构和文化机构所提供的社会科学、艺术和人文领域的各类数字资源。文章介绍了ROSSIO基础设施的概况、其主要目标、参与机构,以及所提供的服务——探索入口、数字展览与数据集、虚拟研究环境。这些服务依赖于元数据收集方案,将原机构所提供的数字对象的元数据引入到ROSSIO中。汇总的数据集被转换为关联数据,然后基于由ROSSIO开发和出版的受控词汇表进行数据丰富过程。文章将描述这一过程,包括其间所涉及的应用程序,以及它们如何交互操作。基于可发现、可访问、可互操作、可重用(FAIR)的原则,我们将进一步思考这些服务如何促进科学传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历史网络与数字人文:国家网域研究案例》简评
    苏依纹
    数字人文研究    2022, 2 (4): 109-112.  
    摘要95)      PDF(pc) (944KB)(99)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在“代际”论述之外: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国大陆电影的计量电影学考察
    李逸, 陈涛
    数字人文研究    2023, 3 (1): 79-94.  
    摘要196)      PDF(pc) (18847KB)(81)    收藏
    计量电影学是将统计学、大数据等数字化手段运用于电影研究的一种新路径,旨在以系统化和数字化的方式测量与分析影片的形式元素,进而开启一种另类的历史叙事与理论可能。 在这一路径下,本文使用“Cinemetrics”影像分析软件及其在线数据库,从计量电影学的角度考察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国电影在剪辑率、平均镜头时长、镜头运动等形式元素方面的历时变迁,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定量的镜头形式数据及其可视化图像,检视中国电影史当中有关“第五代”和“第六代”导演的代际书写,进而从剪辑的角度重新思考中国当代电影导演的不同风格特征。 结果显示,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国电影的平均镜头时长出现了普遍的下降趋势,剪辑节奏正在电影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变得越来越快。 这种“慢”与“快”的矛盾和选择实际上在传统电影史的政治追问和“代际”论述之 外,为我们描述中国当代电影的形式风格与历史变化提供了一个可能的维度,揭示了中国当代电影的两种“加速美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1. 迈向2030元宇宙世代数字人文之戏曲教育数字化战略建议
    王台瑞
    数字人文研究    2022, 2 (4): 38-62.  
    摘要191)      PDF(pc) (26300KB)(71)    收藏
    以科技创新力辅助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之戏曲的当代表达,意义重大。 应用元宇宙相关产制技术如 XR(VR/ AR/ MR)相关软硬件、容积撷取(Volumetric Capture)、动作撷取(Motion Capture)、立体全息影像(Holographic) 等,可探索出优秀表演者的训练建构过程,从而辅助戏曲教育训练,亦将能够在教育、学习、创作、研究、产学合作等各方面,以更为全面的人、机、环境等统合性整体规划与设计达到数字文化新业态。 该“戏曲教育数字化战略建议”基于以上相关研究而形成,乃艺术(戏曲)、教育(科技)、研究(实验)的跨领域结合,期望透过新兴科技来辅助戏曲人才的培植,提出迈向2030元宇宙世代戏曲艺术专业教育所需的指标性素养,以提升各戏曲剧种从业人员之展演能力与青年观众之欣赏能力,更期许能在两岸甚至全球中华文化范畴内,产生面向新世代的戏曲素养教育风潮。如此,一股如同文艺复兴时期跨领域范畴的新思维力量,将逐渐在人工智能云时代的大数据里演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2. 面向历史研究的中共组织史 专题数据库构建探索
    李磊
    数字人文研究    2023, 3 (1): 38-49.  
    摘要122)      PDF(pc) (17536KB)(53)    收藏

    中国共产党组织史专题数据库基于《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文献体例、编辑格式,尝试 提炼其核心数据———机构基本信息及领导人名录(19217月至19499),采取机构、人员双视 角组织数据,建立关联模型,在完成现有文本数据化的基础上,面向历史研究需求逐渐丰富机构驻 地、类别、标签、人物基本信息等,保持数据时空延展性及多维度分析潜力,以期对长期以来在党史研 究尤其是中共组织史研究中组织信息、人物梳理整理方面的基础性难题提供有力支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3. 对清代端慧皇太子永琏讳例的 e 考据
    黄一农
    数字人文研究    2023, 3 (1): 61-78.  
    摘要143)      PDF(pc) (30232KB)(52)    收藏
    本文透过 e 考据的研究方法,在梳理大量富含历史语境的文本之后,厘清了清代避端慧 皇太子永琏名讳的复杂状况。 此一讳例应起自嘉庆九年,帝为表达对已故兄长永琏的尊敬,谕命新任锦州知府的善琏将其名末一字改成“连”,但此前已任官者应获允可维持原名。 稍后则规定参加会试的考生不得以“琏”字命名(低阶官吏及百姓则未要求须严遵),故直迄清末,上层的官场少有人其名有“琏”字。 至于平常书写或刊刻书籍,遇“琏” 字并无特别规定,虽有以改字或缺末笔的方式敬避,惟未避者更多。 据此,可知无法单纯借由“琏”字的未改避,来推断文本(如出现贾琏一角的《红楼梦》脂本)抄写或成书的时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4. 旧地籍图的应用评估与门户网站开发——西班牙的实践
    卡门·费梅尼亚-里贝拉, 加斯帕·莫拉-纳瓦罗, 路易斯·J. 桑托斯·佩雷斯, 田清/ 译
    数字人文研究    2023, 3 (1): 113-128.  
    摘要101)      PDF(pc) (11493KB)(38)    收藏
    社会对西班牙地籍总局所藏旧地籍图一直有很大需求。2012 年,该机构决定从可用信息类型、存藏位置和状态几方面进行初步编目。随后,为评估地籍图的潜在用途而对这份目录进行审查,以调查这些地图是否能提供地理参照并在地理门户网站中发布。几年后,为更新这份编目(扩展字段使图片更加清晰、同质,更容易被软件处理),西班牙地籍总局向地产边界领域的技术专家们发放调查问卷,随后得出的主要结论为旧地籍图发挥着重要功用。支持更新地图编目的技术专家和法律专家们十分关注地籍图中蕴含的信息。旧地籍图数字化及在简单易用的地理门户中免费提供线上资源十分关键,图中信息有助于解决地产边界纠纷等问题。鉴于旧地籍图十分珍贵,为保护与发布这些地图而投入财力、人力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