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2年 第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2-08-08
    保罗·约瑟夫·斯彭斯, 雷纳塔·布兰多, 谢佳/译
    2022, 2(3):  3-20. 
    摘要 ( 321 )   PDF (1205KB) ( 45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数字人文(DH)领域的多样性愈发受到关注但针对地理语言多样性的研究却相对较少。以往的研究通常聚焦于DH领域的地理分布或将语言视为有待解决的技术性或语言学问题文章采取另外一个角度即人们需要透过以数字为媒介的语言和文化的多重框架”,来审视DH的多样性。这并不只是一个关于认知正义和群体间相互尊重的问题,DH领域需要更加积极地应对数字多语主义、跨文化交流和地理多样性的全球动态所带来的挑战。文章以数字研究中的语言漠视为镜探讨了这些问题并响应伊莎贝尔·加里纳·拉塞尔关于DH中地理语言多样性状况应有更完善数据的呼吁阐述了多种以战略性、计划性和研究为主导方式处理这种多样性的可能框架最后,探讨了更深广的多语言关注在艾伦·刘所说的DH多样性的技术中所扮演的角色并指出如能更充分地介入当代与语言相关的文化挑战,DH领域将受益匪浅也将做出许多贡献。

    文本标记与数位阅读──从“疾病感觉地图”“叶德辉藏书阁”与“游方”谈起
    罗珮瑄, 陈雅琳, 滴水空明数位人文空间
    2022, 2(3):  21-38. 
    摘要 ( 238 )   PDF (73185KB) ( 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章主旨是分享台湾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刘苑如研究员及其研究团队自 2009 年开始,逐步涉入数位人文学研究的历程与思考。 14 年间,团队历经“戴祚《西征记》之辑佚、考证与 GIS地图研究”“疾病感觉地图:魏晋南北朝笔记小说的疾病书写与 GIS 资料库”“叶德辉印刻书流通与人物往来的数位研究”“游方:历代僧传僧人出行叙述之自动标记与事件撷取技术暨时空资讯加值运用”“病苦与死惧:历代僧传疾病叙述的数位人文研究”“魏晋南北朝周边意象之数位人文研究”等多个重点研究项目,累积了各种数位工具的使用经验,同时也开发至少四个学术网站,公开分享研究成果。 文章也反省并总结了以文本标记和数位阅读作为研究方法,如何运用于数位人文研究当中,以及必须注意的操作原则。
    智慧博物馆发展中的数字人文建设———以上海博物馆的实践为例
    刘健
    2022, 2(3):  39-49. 
    摘要 ( 423 )   PDF (8398KB) ( 71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慧博物馆概念的出现已经有近 10 年了,在智慧博物馆建设的实践中,采集了大量数据,对数据的运用却显得不那么尽如人意,在某种程度上这可以说是智慧博物馆建设所面临的一个瓶颈。 如何突破这一滞碍,并从数据的采集管理挖掘上入手,形成博物馆知识生产和组织服务的新模式,使智慧管理智慧保护智慧服务等智慧博物馆的核心功能得以稳固运行,在这方面,人文学界新兴的数字人文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方法和工具,可供借鉴
    智慧建筑与城市遗产:应用及相关思考
    斯特凡诺·布鲁萨波奇 帕梅拉·梅耶扎 谢书宁/ 译
    2022, 2(3):  50-60. 
    摘要 ( 160 )   PDF (20846KB) ( 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章的主要目的是介绍如何运用 3D 模型和增强现实技术(AR) 来研究、交流建筑和城市的价值,并且发展专门形式的“智慧遗产”。这项研究源于对“遗产”概念的反思,许多文献将其定义为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且将有形与无形两方面结合起来。此外,数字技术有利于发展“实体数字化”应用,即以数字维度支持传统维度。在这种方式下,AR 技术可以将多媒体信息叠加到遗产上,尊重文物的历史物质性,并支持“智慧遗产”的应用。特别是,移动 AR 技术可通过实时和全景式可视化,提供了展示过去的城市和建筑配置的机会,以探查和描述怎样的变故导致了目前的形态,从而凸显建筑物当前的历史和建筑价值。文章提供了两个具体案例研究:意大利圣巴西利奥修道院广场及其历史变革,与在“塞莱斯蒂尼亚宽恕庆典” 仪式中至关重要的五月山圣母堂。
    基于《三国志》的蜀汉政治网络分析
    盛一涵 霍朝光
    2022, 2(3):  61-74. 
    摘要 ( 235 )   PDF (33466KB) ( 1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理乱兴衰虽为政治现象,背后实为各种客观政治势力相互作用所致。 为洞察蜀汉政权内部结构,文章以《三国志》为依据,通过文本挖掘方法量化蜀汉政治人物关系,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蜀汉政治网络的整体特征、核心政治人物、内部历史变化、外部与其他国家共时对比四个方面,深度剖析蜀汉政治网络特征。 研究表明,蜀汉政权的势力分野和权力结构变化与官员籍贯高度相关;与魏、吴相比,蜀汉权力中心相对更加集中,权力过渡更加平稳;实证了蜀汉政治史研究中新旧主客和诸葛亮用人问题的部分猜想,发现了个别人物地位与既往认知的不同之处并据此提出新的研究切入点。 文章同时为史书的“远读”研究提供了参考借鉴。
    打造公益开放的学术型数据库:抗战文献数据平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张燚明
    2022, 2(3):  75-82. 
    摘要 ( 152 )   PDF (1003KB) ( 1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公益开放”为理念的抗战文献数据平台,以其海量的文献资源及免费的服务,在商业化数据库林立的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抗战文献数据平台构建了学校与学校间、研究者与历史爱好者间及国内与国外间的学术公平环境,这在新冠疫情期间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打造方便好用的数据库的同时,抗战文献数据平台通过挖掘民间收藏的历史文献及开展中学生历史教学活动等方式,不断探索公益开放的学术型数据库服务社会的新模式。 依托国家的强大支持,逐步打破信息技术与历史文献之间、数据库与历史研究者之间及各文献数据库之间的壁垒,通过培养兼具历史学功底与计算机基础的复合型人才、借助全文检索带动技术助力、打通底层逻辑实现数据共享等方式,消除商
    业化数据库所造成的“知识垄断”,更好服务社会,这将成为以抗战文献数据平台为代表的公益开放的学术型数据库所追求的目标。
    历史报纸研究的综合性跨学科工作流程———基于人文学者、计算机科学家和图书馆员的视角
    莎拉· 奥比奇勒 伊曼纽拉· 博罗斯 安托万· 杜塞特 尤哈· 罗提亚宁 伊娃· 普范策尔特 亚尼· 马尔亚宁 汉努· 托沃宁 米科· 托洛宁 张晨文/ 译
    2022, 2(3):  83-100. 
    摘要 ( 157 )   PDF (8993KB) ( 3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章思考了数字化历史报纸等数字文化遗产研究工作在跨学科合作中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一个综合的“数字解释学”工作流程,以整合计算机科学、人文学科和图书馆工作的学科研究路径。 上述学科的共同兴趣和动机促成了跨学科项目和合作,如 NewsEye———该项目正在研究对数字遗产数据进行(再)检索、访问、利用和分析的新方案。 文章认为,充分理解每个相关学科的工作流程和传统有益于学科间的合作,但必须找到综合性路径,以成功挖掘数字化资源的全部潜力。 文章进一步对实践中的数字工具、方法和解释学进行深入观察,表明了综合的跨学科研究需要在学科之间构建起纽带,同时要尊重和理解彼此的专业知识和期望。
    数字时代的叙事学研究———《数字叙事空间:一项跨学科的考察》述评
    宋杰
    2022, 2(3):  101-111. 
    摘要 ( 600 )   PDF (1078KB) ( 117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空间问题一直以来都广受叙事学界的关注。 在如今这个数字媒介高速发展的时代,数字叙事空间自然成为叙事学研究者的聚焦点。 《数字叙事空间:一项跨学科的考察》一书就对不同数字媒介中的叙事空间问题进行了细致探讨,体现出数字时代叙事学研究鲜明的跨学科、跨媒介与跨文类特色,不仅深化了叙事学与文学的空间研究,还对文学研究整体具有较大的启示作用。 总之,该书在理论命题、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多个方面拓宽了叙事空间研究的维度,令人耳目一新。
    《数字人文领域知识图谱构建方法与实践》短评
    贾君枝
    2022, 2(3):  112-112. 
    摘要 ( 230 )   PDF (716KB) ( 2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人文研究的蓬勃发展,推动了人文领域资源数字化建设步伐,知识图谱作为大数据时代知识工程的代表性技术,能够将多来源、多模态进行语义化表示及组织,为数字人文资源的重构及开发利用带来了发展契机。 在《数字人文领域知识图谱构建方法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 年 3 月)一书中,作者任明副教授系统性地阐述了数字人文领域知识图谱构建的理论及一般性方法,对数字人文研究范式进行了创新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