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1年 第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1-08-08
    “精准人文”何以可能——盖哈特·劳尔教授访谈
    盖哈特·劳尔, 程林
    2021, 1(2):  3-8. 
    摘要 ( 580 )   PDF (1133KB) ( 18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计算机技术使人文学者在指尖之间获得了很多始料未及的新研究机遇。当今人文研究面临两种选择:继续定位为自然科学的对立面,或与自然科学成为一个整体,从而成为“精准人文”。虽然学习新技术工具等并非易事,但学界对数字人文的接受程度正在提高。数字人文将来可能会成为一种专业信息学,也可能内化成为人文研究自然而然的组成部分。因为数字人文的出现及发展,人文研究正处于一个具有启发性时代的开端。
    《长安十二时辰》对唐长安城市空间的当代重构——一种文学制图的视角
    郭佳欣, 马昭仪, 肖天意, 何捷
    2021, 1(2):  9-20. 
    摘要 ( 1152 )   PDF (17612KB) ( 7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代热门小说《长安十二时辰》以历史可能性的空间叙事方式虚构了小人物解救唐长安城的故事。为探讨作者在当代视角下对唐长安城的空间重构远读出发,遵循时空框架,以文学制图方法分析小说中人物与空间的关系,通过文本挖掘、网络分析、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文本的叙事空间和时空叙事进行再现。结果展示了该小说在充满限制的唐长安坊里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所建构出的一个更具动性的叙事空间。而通过解析小说的空间叙事手法,发现在读者眼中自西至东的群体性动的背后是小说主人公从光德坊最终转移至权力中心的故事设定。这种地理批评审视了小说文本中历史与当代、读者与作者的关系,同时呈现了小说历史与可能之下权力与自由的关系。
    机器学习方法对不明归属二程文献的判断
    毕梦曦, 张力元
    2021, 1(2):  21-35. 
    摘要 ( 239 )   PDF (2261KB) ( 1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数字人文的新视角审视二程语录归属这一传统问题,运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将二程语录归属判断的问题转化为有监督的文本分类问题,构造BERT预训练语言模型加sigmoid激活函数的深度学习模型。以二程材料当中已知归属的文字作为模型的训练语料,对不明归属的二程语录之归属进行预测,准确率最高可达88%,证明了深度学习在小规模古汉语文本研究上的潜力。实验利用该训练后的模型,尝试对二程语录中不明归属的语录进行判断,发表了部分判断结果:《程氏遗书》中有30%、《程氏外书》中有20%是程颢语录,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对一些长久以来归属不明的著作文字比如《粹言》《经说》的作者进行了初步判断。
    主题建模辅助哲学研究的方法论探究——以《论语》《孟子》《荀子》的计算分析为例
    高元昊, 王小红, 科林·艾伦, 杨钊
    2021, 1(2):  36-50. 
    摘要 ( 343 )   PDF (1666KB) ( 20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历史计时本体构建——以回归历史语境的日内计时为基点

    唐振贵 向姝恒 罗锦坤 胡 蓉
    2021, 1(2):  51-62. 
    摘要 ( 209 )   PDF (1919KB) ( 2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用语义网技术构建古籍知识库是当前古籍数字化研究的热点。时间本体是古籍知识表示与推理的关键应用,充分考虑国家、文化的区别与历史语境,开发出更细粒度的日内计时本体,实现日内计时表达与转换的语义化描述,能促进计算机更加全而地“理解”中国历史计时。分析中国古代时制及特征以及中国历史时间本体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构建中国历史计时本体并展示其应用,可进一步细化与完善我国古籍知识库的时间本体,提升中国数字人文领域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
    近代报人群体关系图谱构建与应用
    沈立力 张宏玲 俞晓婷
    2021, 1(2):  63-74. 
    摘要 ( 202 )   PDF (3079KB) ( 1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为近代新出现的一个职业群体,报人在近代中国的政治文化、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不容小觑,以数字人文方法对近代报人群体关系进行深度挖掘与研究,为一崭新的尝试。运用上海图书馆人名规范库”和全国报刊索引近代书报刊数据库,对其中报人群体相关数据进行语义化转换及本体关系构建,搭建近代报人群体关系图谱,并在历史人文大数据平台”上进行可视化呈现。在此基础上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报人群体先赋性关系网络、业缘网络和自获性关系网络的特点与影响进行分析。该关系图谱的应用可为人文学者已有研究成果提供更客观、更全面的佐证,也为近代报业史、新闻史乃至近代史的相关研究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
    新加坡历史地理信息系统(SHGIS)的学术实践与启示
    赵逸才
    2021, 1(2):  75-84. 
    摘要 ( 592 )   PDF (4768KB) ( 2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加坡历史地理信息系统(SHGIS)是由新加坡政府支持、新加坡国立大学主持开发的大型综合地理信息平台。作为一种具有协作性、可扩展的WebGIS平台,SHGIS致力于收集和连接整个东南亚文化和宗教网络上的数据。平台整合了大量中英文档案与田野调查数据,基于地图的可视化表达,呈现新加坡以及东南亚区域网络的地理要素分布与历史文明进程。目前平台对齐配准的古旧地图始于1822年,截至2020年共有52幅,可一览新加坡全岛近200年的开发与变迁过程。SHGIS以数字化地图为主线,田野照片、演示图表等多种形式互补,并提供若干资料链接,体现出鲜明的地域性与综合性。SHGIS的设计理念与可持续发展的合作模式,对中国学界设计与开发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及未来历史地理信息化建设颇有借鉴意义。
    2012—2019年度国际“数字人文奖”获奖项目概览与解析
    龙家庆, 崔浩男, 张晨文, 王兴广
    2021, 1(2):  85-98. 
    摘要 ( 361 )   PDF (4765KB) ( 20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人文项目是集理论研究、技术应用和管理策略于一体的系统性任务,其合作性与生产性深刻影响着数字人文的发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数字人文奖”2012—2019年度的435项获奖项目进行梳理,选取其中242项典型项目展开著录整理,从所属地域分布、学科类别、技术使用和呈现方式四个维度进行形式特征分析,从项目目的、主题分布、成果形态和利用方式四个维度展开内容特征分析。依据全生命周期规律,总结获奖项目运作的共性及趋向:项目定位于小角度、专题性,深耕细作;项目开展借助公众力量并强调多元主体协同参与;项目产出侧重形成多样化成果并广泛推广;项目持续则注重成败经验总结和长期调运。
    高校数字人文研究中心或实验室的建设与实践——基于全球百家案例的分析与启示
    祁天娇
    2021, 1(2):  99-112. 
    摘要 ( 319 )   PDF (1525KB) ( 13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人文学术研究与专业建设热度的不断攀升,引发高校建设数字人文研究中心或实验室热潮的到来,这对于新文科时代人文社科学术的科研发展、数字人文新兴学科的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学界缺少对高校建设数字人文研究中心或实验室的实践经验的总结,无法为尚在观望的众多高校提供建设思路和方案参考。为此,本文以CenterNet为数据源,采用“滚雪球”文献追踪方法和专家访谈法等,选择100个高校数字人文机构作为案例,通过对其门户网站源文档的内容分析,对高校数字人文研究中心或实验室的自我定义、时空分布、研究领域和层级建设等进行规律性探索,并对其建设过程中的价值观念、学科分配、团队合作与常规活动等进行微观剖析,最终在中观层面形成对高校数字人文研究中心或实验室的建设与合作主体、建设缘由与过程、建设目标与实现等的经验总结,主张未来更多高校在开展相关实践时,应具有清醒的自我定位、正确的价值观念、清晰的建设目标和科学的建设路径。